3月16日晨会发言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3-23浏览次数:3223

帮助孤独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

高三一班 赵巧云 (报送南京大学)

今年元旦,我在学校里遇到老师,他询问了我报送后的安排,在肯定我的答复后,给了我一本书:《蜗牛不放弃》。书的作者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于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孤独症以及孤独症孩子们的故事,知道了南京明心益智康复中心。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孤独症位于儿童精神残疾的首位,这些孩子生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里,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缺乏反应。他们不说话,重复动作,有时发脾气,甚至有攻击性行为。虽然现有的医学研究已证实孤独症的病因是先天的大脑损伤和异常,但人们却总是津津乐道于他们雨人似的天才与怪癖,而对他们的现实境况视而不见。3~5岁是恢复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他们就可能永远也无法走进正常人的生活。

元旦后,我和一个同学来到明心幼儿园了解情况。在一间大教室里,所有的学生旁都有家长陪伴,陪着他们一起学汉语拼音。老师读一遍,家长就跟着读,大声的,一遍遍示范给孩子,但他们却总不配合。这里有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大多不是南京人,辞掉工作,在这里租房子,陪着孩子接受训练。他们的生活从此不再有事业,娱乐,一切都围绕着孩子和这里高昂的生活花销。

3月份,明心开学后,我和搭档带着4组同学,共30多人,分批前往明心。任务是辅助家长帮孩子做感统训练,从9点一直到中午。这里的孩子很不配合,他们有的是无声地反抗,不肯骑小车,不肯趴在滑板上爬,不肯抛接球。有的是大声哭闹,四处的跑,不肯停下。为了让他们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大家总是忙得满头大汗。在面对一位什么都不肯做的女孩时,我跪在地上,抱着她,我看着她的眼睛,一直看着,直到她安静下来,开始正常的训练。看到他们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我们为能帮一点忙而感到高兴。

而父母永远是最艰辛的人。这里的年轻妈妈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母亲们坚强面孔下的柔弱和在时间洗刷掉悲观,失望,焦急后的信念与坚持。他们把对康复的期望分解到每一次的发音,每一次的跳跃,和与孩子的每一次眼神交流里。

在中国还有上百万这样的家庭,他们在长期与孤独症的斗争中耗尽了物力,财力,人力。他们像独自航行在黑暗大海上的孤舟,而每一次的航行都代价昂贵。一个家庭的力量是薄弱的,一个机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孤独症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和帮助。当我们这届高三保送生出国生进入大学后,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孤独症研究的发展,但我们更希望这项志愿者活动能传递下去,让这样的群体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关爱。

今年的42是第二届世界孤独症儿童日,届时我们志愿者们将帮他们举办画展,希望同学们能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