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毕业初中:新葡的京集团4321
毕业去向:复旦大学
从小学到中学,我很幸运地一直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进入南外以后,下午放学时间一直很早,但我从未放松过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在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后,我会给自己定一个自主学习的计划。计划的内容不仅仅是定期的复习和做一些额外的练习册,更多的是看各方面的书刊杂志,关注国内外新闻,以及每天都坚持的英语听力等等。南外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小,但对大多数南外学子来说,每天完成作业后的剩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上。正是这一点给了南外学子不一样的视野。
南外的活动形式多样,给所有人都提供了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机会。初中时,我埋头学习,除了偶尔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之外几乎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活动,艺术节、外语节也只参加过一次;到了高中,我才慢慢开始参与到南外多彩的活动中来。刚开始难免有一些功利的想法,但在参与一次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活动不只是为了加分。
最初给我带来改变的是英语演讲比赛。我自认英语笔试一直很好,可没想到高一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时,初赛就被刷了下来。之后,我细心总结原因,在网上自己找口语话题,每晚对着镜子计时练习。对于每次演讲比赛的讲稿,我除了自己反复检查之外,还请老师帮忙修改。终于,我在演讲比赛中的成绩越来越好,口语水平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高一下学期,我递补进入了高手如云的模联选修课。作为后来者的我自感信心、经验不足,便通过加倍努力来弥补。平时,我坚持关注国际时事,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每一次校内会;高一的暑假,我参加了南京校际模联来锻炼自己。终于,我在高二的暑假代表学校参加了两次全国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高二小高考之后,我还参与了校辩论队的活动。一开始因为不自信,我连班级的选拔都不想参加。后来,我在父母的鼓励下加入了班级的辩论队,与其他三名同学一起认真备战。第一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自己在紧张的自由辩论环节中意想不到的出色发挥,并因此而深受鼓舞。于是,我又通过选拔加入了校辩论队。作为替补队员,我虽然不能代表学校参加正式比赛,但是能和其他队员们一起参与赛前集思广益的过程,并通过扮演赛场上的另一方,帮助要上场的队员模拟交锋的过程,找出观点的漏洞。这段校辩论队的经历提升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体验了与人合作的过程。除此之外,南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锻炼我们团队合作的能力,比如课堂上的小组汇报,外语节的配音比赛,艺术节、外语节的班级节目等等。
无论你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还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在南外多彩的活动中,你都能有所收获。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就是在高一艺术节的班级节目中扮演一名普通士卒时拍下的。虽然我扮演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龙套”角色,但是那张照片让我看到了身披铠甲、手握长刀的不一样的自己,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感谢南外给我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平台和资源。多年后,当我回首往事,也许会发现:许多陪伴一生的良好习惯,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经历,都指向一个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南外。